科研动态

丁娅教授团队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人工跨膜寡肽介导的细胞因子mRNA肿瘤免疫治疗最新研究成果

发布时间:2025-09-04浏览次数:10


近日,我校药学院丁娅教授团队在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“Artificial Transmembrane Oligopeptide-Integrated Interferon mRNA with Monoclonal Antibody to Improve Specificity and Efficacy of Cancer Immunotherapy”的最新研究成果。我校2021级博士研究生闫银雨为论文的第一作者,药学院丁娅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,中国药科大学为论文的唯一通讯单位。

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或增强系统免疫反应,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,这一反应涉及多环节、多步骤的复杂过程。因此,单一的免疫疗法难以对整个免疫循环进行有效调控,而联合免疫疗法虽可协同增效,却常伴随叠加毒性。干扰素βIFNβ)因能同时在免疫识别、效应、记忆等多维度调节免疫反应,在肿瘤免疫治疗中显示出独特优势。但传统全身给药易引发系统毒性、诱导肿瘤PD-L1上调等副作用,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价值。

为在提升联合免疫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毒副作用,该研究构建了一种新颖、简单且通用的人工跨膜寡肽平台:以胆固醇修饰的寡聚赖氨酸(CPL)为纽带,将IFNβ mRNA与抗PD-L1单克隆抗体(aPD-L1)整合成复合物颗粒(aCmRi)。其核心优势在于CPL通过膜相互作用直接将mRNA送入胞质,绕过经典溶酶体途径,提升mRNA 转染效率;同时,CPL增强了肿瘤细胞溶酶体的通透性,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上调MHC I的表达;表面锚定的aPD-L1拉近了颗粒与肿瘤细胞距离,并阻断肿瘤细胞表面的PD-L1,与原位表达的IFNβ产成协同作用。该工作为解决IFNβ的非特异性靶向和体内毒副作用提供了解决方案,并为提升体内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性、选择性和安全性,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通用的mRNA治疗方法。

以上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江苏省科技计划专项资金重点研发计划和中国药科大学“双一流”建设经费的资助。

原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02/adma.202503139


人工跨膜寡肽介导的细胞因子mRNA肿瘤免疫治疗机制示意图

供稿单位:药学院撰写人:刘华